人雙鏈RNA(dsRNA)在抗病毒免疫中扮演關鍵角色,它通過激活天然免疫系統中的多種模式識別受體,觸發非特異性免疫反應,從而有效限制病毒復制并促進病毒清除。以下是其具體作用及機制分析:
一、dsRNA作為病毒存在的標志
dsRNA通常不是宿主細胞代謝的正常產物,而是病毒復制過程中的常見中間體。許多病毒(尤其是雙鏈RNA病毒)以dsRNA作為其遺傳物質,或通過復制過程產生dsRNA。因此,dsRNA被免疫系統視為病毒入侵的強烈“危險信號”。
二、dsRNA激活天然免疫受體的機制
dsRNA通過激活細胞表面和細胞質內的模式識別受體(PRRs),觸發一系列高度保守的信號級聯反應,從而啟動抗病毒免疫反應。主要涉及的受體包括:
1.TLR3(Toll樣受體3):
-定位:主要表達在內體膜上,存在于免疫細胞(如樹突細胞、巨噬細胞)以及上皮細胞、成纖維細胞等。
-功能:專門識別細胞吞噬進去的或內化的較長dsRNA片段。結合dsRNA后,TLR3通過接頭蛋白TRIF激活信號通路,最終誘導I型干擾素(IFN-α/β)和促炎細胞因子(如TNF-α、IL-6)的產生。
2.RIG-I(維甲酸誘導基因I蛋白):
-定位:主要存在于幾乎所有類型細胞的細胞質中。
-功能:識別較短的dsRNA(特別是帶有5'三磷酸基團的dsRNA或短的雙鏈區域)以及5'三磷酸的單鏈RNA。結合dsRNA后,RIG-I發生構象變化并通過接頭蛋白MAVS在線粒體上形成信號復合體,強烈激活IRF3/IRF7和NF-κB通路,導致大量I型干擾素和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。
3.MDA5(黑色素瘤分化相關蛋白5):
-定位:存在于細胞質中。
-功能:主要識別更長的dsRNA分子。它與RIG-I類似,也通過MAVS通路激活IRF3/IRF7和NF-κB,誘導干擾素和細胞因子產生。RIG-I和MDA5在識別不同長度dsRNA上有互補作用。
4.PKR(雙鏈RNA依賴的蛋白激酶):
-定位:存在于細胞質中。
-功能:直接結合dsRNA(長度要求不高)。結合后,PKR發生二聚化和自磷酸化而被激活。激活的PKR磷酸化真核翻譯起始因子eIF2α,導致其失活,從而全局性地抑制宿主和病毒蛋白質的合成,阻止病毒復制。同時,PKR也能激活NF-κB通路,促進炎癥反應。
5.OAS/RNase L通路:
-功能:細胞質中的OAS被dsRNA激活后,合成一種獨特的分子——2'-5'連接的寡聚腺苷酸(2-5A)。2-5A激活潛伏的RNase L酶,激活的RNase L會非特異性地降解細胞內的所有RNA分子(包括mRNA和rRNA),從而抑制病毒復制和蛋白質合成,但也會導致細胞凋亡。
三、dsRNA誘導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
上述PRRs被激活后,產生的I型干擾素(IFN-α/β)本身是強大的細胞因子。它們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,通過與廣泛表達的I型干擾素受體結合,激活JAK-STAT信號通路,導致數百個干擾素刺激基因(ISGs)的表達。這些ISGs編碼的蛋白具有多種抗病毒功能(如抑制病毒復制、增強抗原提呈、激活免疫細胞等),極大地放大了抗病毒狀態。這種狀態是非特異性的,對多種病毒都有效。

1.抑制病毒復制:
-PKR通過磷酸化eIF2α抑制蛋白質合成,阻止病毒利用宿主細胞生產自身蛋白。
-OAS/RNase L通路通過降解RNA分子抑制病毒復制。
2.促進病毒清除:
-干擾素和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吸引和激活多種固有免疫細胞(如自然殺傷細胞、巨噬細胞、樹突細胞),促進病毒清除。
3.增強抗原提呈:
-ISGs的表達增強抗原提呈細胞的功能,促進適應性免疫反應的啟動。
五、dsRNA在抗病毒免疫中的研究意義
1.疫苗開發:
-理解dsRNA在免疫激活中的作用有助于設計更有效的疫苗。例如,通過優化mRNA疫苗中的dsRNA含量,可以增強免疫原性同時避免過度炎癥反應。
2.抗病藥物研發:
-針對dsRNA識別受體(如RIG-I、MDA5、PKR)的藥物開發可能為抗病毒治療提供新策略。
3.自身免疫疾病研究:
-某些病理情況下自身RNA可能形成dsRNA并被免疫系統識別,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。理解dsRNA的識別機制有助于開發針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方法。